忽然間就病倒了。感冒發燒、跑肚拉稀。
勉強掙扎著去趟辦公室,結果同事們卻唯恐避之不及。
既然已經成了“恐怖分子”,於是只好“自我隔離”。
有道是:世態炎涼自古同,人情冷暖子自知。此言不虛。
整整一個禮拜時間大部分是在床上度過。冬日的午後靜悄悄的。
偶爾會有一兩隻不知名的鳥在窗外的枯枝間來回跳躍。
遠處的終南山就像一副水墨畫,靜默不語。
既然老天有意要教人休息,索性躺著在心頭將這一年來的生活來個徹底盤點、梳理。
說實話,對我而言從沒有一年像今年這樣難以度過。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先後發生了太多讓人痛徹揪心卻又無法對人言的苦難艱辛。
至此,我總算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將人擊垮的往往並非什麼大的挫折打擊,
大的挫折打擊只會使人愈挫愈勇;生活中讓人苦惱不已、
甚至將人吞沒的常常是由無數人事紛爭以及瑣碎倦怠而構成的理想困境和人生陷阱。
有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小人為何能得志?
不久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黃朴民教授談到這樣一個觀點使我深受啟發。
他說,君子鬥不過小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小人比君子更具有包容性。
的確如此,有才人的通病是自以為是、好為人師,
而小人卻常常很低調且天生一副好脾氣。
明人徐禎稷說:“處難處之事可以長見識,處難處之人可以練性情。
”世間事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盛極必衰,否極泰來,
因此,須想得開、放得下。不作惡、不自虐。
近日一直在看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感慨萬千。
張居正,這個被梁啟超稱為是“近300年大明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政治家”,
被明代大史學家王世貞稱其為是“救世宰相”,生前權勢熏天、位極人臣,
可最終卻落了那樣一個下場。
張居正是這樣,呂不韋、李斯同樣也是這樣。官大如宰相者也不過如此。
想想作為一個小人物,我們又有什麼委屈不能受呢?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其實所謂人的價值,無非是指人在世間的地位得到肯定,
人的作用得到發揮,人的尊嚴得到保證。
然而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那樣,
“倘能夠大家去做愛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飯吃,那是多麼幸福。
但現在的社會還做不到,所以讀書的人們的最大部分,大概還是勉勉強強的”。
“勉勉強強”,這大概就是我們的普遍真實狀態。
看美國大片《石破天驚》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希望儘管很卑微,但卻能讓人保持求生的意志。
”聽後當時就為之一振。人生說到底是要堅持希望。
要走出人生困境,關鍵是要學會用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人生得失,
要盡可能地像古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使做不到“毀譽無動於衷,榮辱可以不計”,
但至少可以做到“輕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輕。”
前些日子去山裏面玩,不經意間發現許多枯枝都已經開始要長出綠芽了。
原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也正是希望最孕育的時刻。
由此,我想到人生。人生也是會遇到“冬天”的。有挫折,有蟄伏。
但人在最悲觀失望的時候,那恰恰也正是最應該鼓起勇氣與信念的時候。
千萬不要在冬天裏砍倒一棵樹。咬咬牙,把最苦的日子熬過去。人生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病榻之上回憶咀嚼這一年來的生活,使我對人們稱之為“人生”的那種東西有了一種更深層的同情與理解。
人們都知道笛卡爾有一種名言叫“我思,故我在”。
但是人們卻很少知道笛卡爾同樣還有一句名言叫“我苦,故我在”。
說第一句話的時候笛卡爾是三十歲、意氣風發;說後一句話的時候笛卡爾是四十歲、
痛失愛女、歷盡磨難。或許,這就叫人生的況味。
世界華人週刊■ 文/史飛翔http://blog.xuite.net/chadlo/twblog/128744786